根据《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》有关规定,中国化工学会于2024年1月启动了2024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工作。经有关单位推荐、形式审查、专家初评和会议评审等程序,评选出2024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共计57项。金开院连续流催化加氢技术团队陈兴坤副研究员(排名2)携手清华大学张吉松副教授以“微填充床反应器内气液固流动、传质和反应性能研究”获得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。
微填充床反应器结合了微反应器与固定床反应器的诸多优势,在气液固反应动力学研究和催化加氢领域方面吸引了广泛的关注。但目前关于微填充床反应器的认知尚不清晰,对于反应器内关键参数的判定及预测也缺乏理论模型,这些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微填充床反应器的放大与应用。针对上述问题,陈兴坤和张吉松研究团队综合利用在线检测、比色技术和数学建模等手段,开展了反应器内气液固流动、传质和反应性能的系统化研究。系列研究成果,在AIChE J等化工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,获授权发明专利20件。
在基础研究的支撑下,开发的全自动连续加氢技术目前已在国内众多医药、精细化工、新材料企业实现了应用,推动连续加氢技术从实验室概念到百吨级工业应用的可靠放大,推动了国内医药、精细化工、新材料单体等企业连续加氢技术的进步。


中国化工学会(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,简称CIESC)于2019年开始设立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,下设技术发明奖、科技进步奖、基础研究成果奖三个子奖项。其中,基础研究成果授予在化工领域应用基础研究、中试、工业试验等阶段,在新工艺、新技术集成、新产品、新方法、新材料、新设备、新软件、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做出重要科技贡献的集体和个人。据悉,2024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“基础研究成果奖”共17项,其中一等奖9项、二等奖8项、三等奖6项。
连续流催化加氢技术团队简介
陈兴坤,连续流催化加氢技术团队负责人。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,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(筹),获得工学博士学位。2017年成为浙江师范大学“双龙学者”特聘教授并加入杭州高等研究院催化应用与基础实验室,作为实验室执行负责人,主持高性能连续流加氢催化剂及工艺开发。目前主持项目十余项,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,中科院榆林创新研究院-中试基金1项,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1项,及企业委托横向项目数项;在催化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,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;申请发明专利三十余项,授权二十项,协助多家企业打通连续流加氢合成医药中间体工艺。
金开院目前已引入浙江师范大学数字技术、智能制造、化工材料、环境工程等领域科研团队20个。未来,金开院
将继续加强与各高校院所的合作,持续关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、投入生产的融合贯通,强化高质量基础研究对于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,为金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